1月17日晚,天舟七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潮新聞記者同步了解到,浙江大學的科技力量又一次展翅蒼穹——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余路陽教授、王金福教授、吳夢瑞研究員帶領的空間生物學項目組干細胞實驗單元正通過“太空快遞小哥”天舟七號順利前往中國空間站。此前,他們也曾多次將干細胞實驗單元送上太空。
這份來自浙大的科研“包裹”是啥?將在太空中開展哪些科學探索?上一回又從太空帶回了哪些實驗成果?日前,潮新聞記者在文昌發射場專訪了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空間生物學團隊。
眾所周知,載人航天的發展是我國航天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身處太空的航天員們卻面臨著一個嚴峻問題——骨質疏松。針對此問題,2016年4月,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金福教授和他的團隊第一次送干細胞“上天”,確認了失重是宇航員骨質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時隔一年,2017年4月,他帶領團隊,又一次將干細胞送上天,借助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升空,開展骨細胞定向誘導分化實驗,進一步確認了細胞外力學信號的變化是引發干細胞分化方向變化的直接原因。
在依托“實踐十號”實驗衛星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開展初步科學探索的基礎上,王金福教授、余路陽教授和吳夢瑞研究員組成的干細胞研究團隊于2020年獲批并承擔國家載人空間站工程應用系統第一批干細胞項目,開展微重力條件下骨髓干細胞成骨分化機制研究。2022年5月,團隊又送干細胞跟隨天舟五號貨運飛船進入太空。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干細胞研究團隊在文昌航天發射場
吳夢瑞介紹,他們在太空帶回的相關實驗樣本的研究中發現,空間微重力下,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沒有向正常的成骨細胞分化,而是向呈脂肪樣的細胞分化,“這進一步驗證了此前的猜想,也為今后的藥物干預提供了新的靶點。”
“這個過程其實和骨質疏松很相似,將對航天員太空生活和地面醫療以及骨質疏松的診療提供有價值的線索。”在余路陽看來,理解生命的過程,為的是實實在在解決人類在地球上的健康問題。
2017年,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轉運現場。王金福教授當時與火箭合影
余路陽還告訴潮新聞記者,與上一次不同,這一次的實驗時長將由此前的4天延長至7天。本階段新的樣本進行在軌實驗后,他們也期待對空間微重力下細胞基因譜和表觀遺傳特征的改變進一步開展系統性和探知性研究。
“在我們實驗項目進行的過程中,一直伴隨著中國空間站的成長。”這一次,王金福再一次在現場見證浙大的科研“包裹”順利升空,由此,他的心里很是感慨——王金福翻出了2017年“天舟一號”轉運時與火箭的合影,轉眼七年,那一頭青絲已不知不覺變成了白發。但對于王金福來說,能夠與團隊并肩作戰,一起見證中國航天的發展,就是最好的一段際遇。
當下,已退休的王金福被返聘回到團隊繼續參與研究,“中國空間站賦予了我們更多可能,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和科學實踐機會。”作為老前輩,王金福希望看到更多的浙大學子參與到空間科學研究中,將越來越多的實驗項目送入國家太空實驗室,讓更多的“浙大力量”奔赴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