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有了越來越多的機會接觸各種新鮮事物,尤其是我們的生活出現了巨大的變化,科技帶來的便利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就拿醫療科技來說,3D打印技術日趨成熟,生物打印也已經取得了初步進展。目前科學家成功用特殊材料打印出人類心臟模型,幾乎可以以假亂真,有望在未來為器官移植提供更好的條件,因此打印人體器官成為他們研究的重點之一。
然而令人感到驚奇的是,科學家并沒有選擇將3D生物制造設備安裝在地球上的某個實驗室,反而試圖將其送上太空,成為國際空間站中的重要設備。這也就意味著,人類未來會在無重力環境下進行人體器官打印,這與地球環境截然不同,難道有什么特殊的效果嗎?科學家注意到,進行生物打印需要使用生物墨水,后者由干細胞和對應的營養液構成,它們可以變成任意類型的細胞,為打印不同的人體器官提供充分的支持。
在打印過程中,生物墨水會附著在特殊的支架上,完成初步打印工作就會被放置在生物反應器內,為其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直到它成為一個成熟的器官,才完全具備人體移植的條件。
目前該項技術面臨的瓶頸是,生物打印技術無法培育合適的細胞,因為地球的重力會將細胞層壓扁,不能滿足立體器官打印的需求。這也是人體內部壓強與實驗室內相關條件存在差異的地方,而在太空環境中就不存在類似的困擾。人們之所以無法推動生物打印技術快速發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無法解決原材料和“手腳架”的問題。相對來說,太空環境能夠最大程度上滿足人們的需求,在此環境中培養的生物墨水能夠保持正常狀態。并且打印出的對應器官也不需要復雜的手腳架支持,相關操作的步驟也可以有所刪減。
在此之前,為了驗證相關設想,科學家制造出一個微型滾筒微重力模擬器,并且取得了初步成功。隨后的研究中,科學家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結論,在距離地面400公里的國際空間站處,是最理想的建造生物打印實驗室的區域。
只需要將生物打印機運往太空并且安裝,宇航員就可以在未來進行更多的實驗,雖然這樣做的成本較高,但是它帶給人類的動力是任何物質也無法取代的。 值得高興的是,科學家此前還在太空空間站成功生產了第一塊人造牛肉,即便沒有明確信息描述它的味道如何,也沒能改變它在學術研究中的重要意義。研究人員表示,利用生物細胞進行3D打印在未來將會成為一種大趨勢 ,所以人類必須在此投入大量精力,以此來積累更多的經驗。器官打印在未來將會變為現實,有助于為患者提供生存的希望,這是醫療科技的一大進步,在其他方面同樣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人類的創造力是無限的,我們無法改變自然規律,卻可以加以利用,將其變為造福人類的強大動力。